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00    次浏览
秋冬季节为啥容易发福?该咋办?保健时报记者楚超进入十月,天气似乎一下子就转冷了,跟刚刚过去的九月相比,真可谓“冰火两重天”。很多人会觉得,天一冷就容易发胖,不经意间一照镜子——这脸怎么好像比夏天那会儿大了一圈儿似的?这是怎么回事,又该如何应对呢?身体需要更多热能,促使食欲增加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,炎炎夏日食欲不佳,进入深秋,这饭量也就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。对此,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郭树彬表示,人体有恒温的机制,气温降低,体温也会有所下降,为了维持体温基本恒定,会刺激胃酸分泌,提醒人们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,以储备更多的热能。众所周知,脂肪是储能物质,气温降低,为了维持体内恒温,脂肪合成代谢速度要比平时加快2~4倍,而脂肪分解代谢的速度要比平时低10%。合成快,代谢慢,脂肪囤积可想而知。睡得早,动得少,易“长膘”“秋冬季节易发胖,也跟天黑得早有关。”郭树彬说,“夏天天黑得晚,有时候七八点钟天还亮着,不少人喜欢夏夜饭后出去遛弯、慢跑,这就增加了运动量;何况有的人夏天有不吃晚饭的习惯,摄入少,消耗多。而同样是七八点钟,换在秋冬季节,天早已经黑了,再加上晚上凉,人们就不爱动了,晚饭后没有很好地消食,也就容易长胖了。”从中医角度说,讲究天人合一,阴阳协调。昼为阳,夜为阴;暖为阳,寒为阴;动为阳,静为阴。其中昼夜、寒暑为天时,人体也会顺应这种天时,不由自主地减少了活动,早早地休息了。然而,早睡虽然顺应了秋冬养阳(指提高人体阳性气息)的规律,但也使得运动减少。趁热吃有时也容易长肉俗话说“要想长胖,汤糖躺烫”,咱们说说其中的“烫”。天气变冷,人们喜欢吃一些热乎乎的食物来驱赶寒意。郭树彬介绍说,食物的温度,尤其是淀粉类食物的温度对食物消化吸收有重要影响。实验发现,吃热马铃薯后,血糖升高的幅度要比吃凉马铃薯高50%。也就是说,热淀粉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更高,转化为葡萄糖速率快,更有利于消化吸收。然而,食物被消化得越快,饱腹感也就越微弱。为了达到同样的饱腹感,人们会吃进更多的食物,摄入的热量也就随之增多,如果运动消耗少的话,也就容易变成脂肪。与之相对,淀粉食物放凉后,会产生抗性淀粉。抗性淀粉属于膳食纤维,是一种不易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,能够增强人们的饱腹感。所以,莫贪热,细嚼慢咽才是更好的饮食方式。动消耗的能量又这样悄悄回来了 这或许是个老生常谈的内容了——活动≠运动。运动单指有节律、人为增加活动强度的体育运动。而活动的概念更广,包括体育运动在内,加之一些诸如家务等其他活动,所以说,身体活动量≠运动量。有专家认为,大强度运动不利于减肥,而真正利于减肥的是穿插在大强度运动当中的其他活动。另外,食物的热效应一般为2~3小时,少食多餐,多穿插一些小活动,更有利于及时摄入,及时消耗,有助于减肥。根据上述理论得出结论,减肥似乎是不经意间的,而高强度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会在不经意间回来,这是要注意的。举个例子说,游泳、登山、远足本身是很容易消耗体能的全身运动,但人们为何又觉得这类运动减肥反弹快呢?人体在大运动量活动后会有一个超量恢复的现象,这种机制就是人体为了适应下一阶段运动水平的提高,在每次运动后,都要刺激大脑,指挥胃酸分泌,促使人们摄入比以前更多的食物,以保证有充足的能量来维持以后同样强度或强度更强的活动的进行。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。然而人不可能天天从事这些高强度运动,身体歇下来了,运动量减下来了,但超常恢复机制下的食欲没减,吃得多、睡得香,这样消耗的热量又补回来了,甚至比消耗的还多,从而造成减肥反弹。所以在这种时刻应注重节食,即食量与平时相等即可。吃火锅发胖的根儿在这儿呢进入深秋,火锅又被食客们提上日程。多年前曾有报道说某位演员为了适应角色而增肥,其办法就是吃火锅。不少人会问,火锅吃的都是煮的东西,热量比炒、炸少多了;更有研究发现,同等重量的蔬菜,用水煮所含的热量仅为用油炒的 10%左右。那吃火锅怎么就增肥了呢?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主任医师黄磊说:“食物虽然是煮的,但一般人还是不由自主地多点肉类,可以直观地发现,羊肉片、肥牛片上面的肥肉可不少。特别是北方人吃火锅还喜欢蘸芝麻酱,这就跟喝油差不多。另外,沙茶酱、麻油等调料的超高热量也不可小觑。”有营养专家推荐,吃火锅时可以多点芹菜和冬瓜。芹菜含有大量粗纤维,能增进肠蠕动,从而排出肠内过多的营养成分及代谢废物,有利于减肥和清肠。冬瓜含水分高,热量低,有明显的利尿功能,故而在清理体内环境和减肥上有一定效果。编辑 || 楚超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bjsbwxh